在中国资本市场上,龙佰集团以其独特的高分红策略引起了广泛关注。这家以钛白粉和海绵钛生产为主的企业,近年来几乎实现了“赚多少分多少”的分红模式,而其借款规模却同步增长,构成了一个令人费解的“迷局”。
龙佰集团,前身为龙蟒佰利,是中国钛白粉行业的领军企业。其钛白粉产能高达151万吨/年,海绵钛产能达到8万吨/年,均位居全球首位。这样的产能优势,为公司带来了稳定的盈利。然而,龙佰集团的分红策略却显得尤为激进。近年来,公司的股利支付率持续走高,甚至在2024年达到了98.89%的惊人水平。这意味着,公司几乎将其全部净利润都用于了分红,期末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仅保留0.22亿元。
龙佰集团的高分红策略,与其特殊的股权结构密切相关。公司的重要股东包括创始人家族、创业元老以及被收购方龙蟒钛业等多方资本。持续稳定的分红,为这些股东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入。这种分红模式,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。全国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纷纷加持龙佰集团的股票,就是看中了其稳定的高分红。
然而,令人费解的是,龙佰集团在保持高强度分红的同时,其借款规模却在不断增长。历史数据显示,公司的短期借款从2020年末的41亿元,增加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97亿元;长期借款也从34.7亿元增加至129.8亿元。这种一边大手笔分红,一边大规模借款的行为,无疑增加了公司的财务成本。截至2024年末,龙佰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了61.04%,连续三年超过60%的警戒线。
那么,龙佰集团为何要选择这种看似矛盾的财务策略呢?一方面,这可能与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市场环境有关。作为钛白粉行业的龙头企业,龙佰集团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和市场份额。即使在高强度的分红下,公司仍然能够保持稳定的盈利。另一方面,公司可能希望通过高分红来稳定股东关系,提高投资者的信心。同时,借款规模的增加,也可能与公司正在进行的产能扩张和新业务拓展有关。
近年来,龙佰集团不仅在钛白粉领域持续扩产,还高调跨界新能源领域。公司投建了多个磷酸铁锂、石墨负极材料等项目,试图在钛产业链的基础上培育出新的增量业务。然而,新能源业务的拓展并非一帆风顺。由于行业景气度波动的影响,龙佰集团的新能源材料业务收益并未达到预期。2024年,公司磷酸铁产能利用率为56.7%,新能源材料产品毛利率为-5.93%,连续两年亏损。这无疑给公司的财务状况带来了更大的压力。
尽管如此,龙佰集团并未放弃新能源领域的拓展。公司表示,将利用集团富余的副产品资源,在磷酸铁降本增效上下功夫,提升磷酸铁盈利能力,促使集团正负极材料板块扭亏为盈。这一举措,或许能够为龙佰集团带来新的增长点,但也需要时间和资金的投入。
在高强度分红和大规模借款的双重压力下,龙佰集团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。一方面,公司需要继续保持其在钛白粉行业的领先地位,稳定盈利能力;另一方面,公司还需要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突破,实现业务的多元化。这无疑对公司的管理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值得注意的是,龙佰集团并非没有意识到其财务策略的风险。根据公司2023-2025年股东回报规划,当其经审计资产负债率(母公司)超过70%,或者未来12个月内存在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,即使公司当年实现盈利,也可以不进行现金分红或者降低分红比例。这一规定,或许能够为公司在关键时刻提供一定的财务灵活性。
然而,对于投资者而言,龙佰集团的高分红“迷局”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。在高强度分红和大规模借款的双重策略下,公司的财务状况能否保持稳定?新能源业务的拓展能否取得成功?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检验。
综上所述,龙佰集团的高分红“迷局”不仅反映了其独特的股权结构和行业地位,也揭示了公司在产能扩张和新业务拓展方面的挑战。在未来的发展中,龙佰集团需要平衡好分红与借款的关系,保持财务状况的稳定,同时加快新能源业务的突破,以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吉林省人参文化发展中心,本文标题:《揭秘龙佰集团:高分红背后的“慷慨”与借款迷思》